黑芝麻交表,撬動二級市場刻不容緩
資本與業務對壘,自動駕駛芯片領域的矛盾
自動駕駛芯片企業在資本層面更具確定性,而在業務層面的發展過程中更具不確定性。
一方面,自動駕駛逐漸成為一眾車企的發力方向,自動駕駛芯片企業適時出現,更容易受到到資本市場的認可與追捧;
另一方面,由于自動駕駛技術仍在商業化的初生期,再加上市場被芯片巨頭搶占絕大部分份額,注定留給其他自動駕駛芯片企業的市場空間并不大。
雖然我國汽車芯片行業還處在發展初期,但已經迸發出無限潛力。
一方面,智能汽車的發展不斷帶動需求增長;另一方面,政策引導下,汽車芯片企業持續搶占高地。
不過,隨著投入的增加,業內玩家在沖刺量產的道路上已找到了一定的門道。
近年來,車企出于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性的考量,著力培養本土供應商的生產能力;
而本土供應商的成長,則又反哺了車企的競爭力,并逐漸形成良性循環。
自動駕駛作為新能源車未來最重要的戰場,很可能會成為車企決勝的關鍵。
港交所放寬后,黑芝麻智能來到二級市場
6月30日黑芝麻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書,這是港交所推出新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即18C)后,首家根據該規則提交申請的公司。
盡管限制有所放寬,但港交所對符合18C制度的公司還有一定要求。
對于未商業化公司類型,最低市值達100億港元、最近一年營收需達1.5億港元、研發支出占總運營支出至少15%等。
持續失血、戰場仍不斷擴大之際,黑芝麻智能爭搶[智能駕駛芯片第一股],進入二級市場獲得更多資金籌碼,是其破局的重要一子。
黑芝麻智能的技術邏輯是,底層是自主研發的IP核、軟件算法,在此之上生產自動駕駛芯片產品組合;
再往上一層,是基于自研芯片的ADAS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最終為整車廠及Tier1提供從芯片到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的全套服務。
短期持續凈虧,仍需外部輸血
招股書信息顯示,2020-2022年,黑芝麻智能分別實現營收約5302萬元、6050萬元及1.65億元;
對應的凈虧損額分別約為7.60億元、23.57億元、27.54億元,三年累計凈虧約58.71億元;
經調整凈虧損額分別約為2.73億元、6.14億元及7億元。
另外,截至2022年末,黑芝麻智能在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9.82億元,較2021年末的15.53億元有所下降,堪堪覆蓋調整后凈虧損額。
研發出新產品并實現規模化銷售,是黑芝麻智能打破虧損現狀的關鍵。
因此,黑芝麻智能一直有意繼續加大研發投資,以持續提升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
而在本次提交招股書后,如能順利完成上市,黑芝麻智能表示擬將募集資金凈額的30%用于研發團隊以開發智能汽車SoC;
20%用于智能汽車SoC及車規IP核的研發所采購的材料、流片服務及軟件;
25.0%用于開發及升級智能汽車支持軟件,剩余的資金用于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提高商業化能力。
到目前,黑芝麻智能累計完成10輪融資,合計融資總額為6.9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0.3億元)。
按照C+輪融資情況,其投后估值超22.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億元。
連年虧損給公司的現金流帶來壓力,而資金壓力也是其尋求上市的原因之一。
一輛智能汽車大概需要1000多顆芯片,其中用于自動駕駛的大算力芯片數量,通常為1到2顆,極少數車企如蔚來會用到4顆。
隨著新一輪的智能汽車浪潮,加上國產車企的崛起,為本土智能汽車芯片等供應鏈企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其中AI芯片未來市場空間的增速強勁。
由于地緣政治,目前國內尋求自主芯片替代的意愿很高,未來三年是不可多得的窗口期。
繼續在牌桌,仍需承擔巨額研發支出
正如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所說:[我們一直有一繼續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這可能會對我們的盈利能力與經營現金流量產生不利影響。]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三年來,黑芝麻智能研發支出分別為2.55億元、5.95億元、7.64億元,預計未來還會繼續增長。
作為一家初創自動駕駛芯片公司,研發投入上,黑芝麻智能的研發費用保持始終在高位。
這也成為黑芝麻智能智能虧損的重要原因,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黑芝麻智能上市的迫切性。
出貨太少,量產上車待考驗
自動駕駛芯片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尚未經過量產上車檢驗的黑芝麻智能也在招股書中表明。
產品及解決方案商業化上的往期記錄有限,在面對更激烈的行業競爭格局,黑芝麻智能競爭力和經驗有待提升。
與時下自動駕駛SoC以大算力為賣點的[潮流]不同,黑芝麻智能一直在強調自己[有性價比]。
性價比就是兼顧性能與價格,可一家車企選擇芯片時,不單單看價格,還要看產能。
量產才能檢驗所有的工作是不是合格,只是價格有優勢遠遠不夠。
①小算力芯片,即5到30TOPS,量產經驗豐富、交付能力強、安全穩定性高且性價比突出的芯片廠商更有優勢;
國內廠商來看地平線速度和投入度更優越,黑芝麻智能在小算力芯片上突圍難。
②中算力芯片,黑芝麻固然有華山二號A1000,算力為58TOPS,可謂瞄準了國產廠商的空白區,且售價僅100美元;
但目前還未正式量產上車,市場表現有待驗證。
結尾:
對國產芯片半導體行業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一方面,中國芯片企業正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環境與自主創新挑戰;
另一方面,在自動駕駛領域,在與全球巨頭競爭,中國企業在技術層面已具有領先優勢。
在我國資本市場的產業鏈圖譜中,自動駕駛芯片一直是空白項。
而黑芝麻智能的上市,則有望將這塊拼圖補齊,并成為自動駕駛計算芯片第一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