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芯”傾聽――ADI ANC主動降噪技術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我們每天在抱怨身邊噪音的時候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連噪聲都聽不到嗎?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有15億人面臨聽力障礙,且這個數字仍在持續上升。這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的噪音已經無時不在損傷著人們的聽力器官。據了解剛出生的嬰兒可以聽到約20KHz的頻率,但二十年后只能夠聽到8KHz左右,聽力損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小。以上可見重視耳朵的健康是每個人不可忽視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噪音分高頻噪音和低頻噪音,高頻噪音尖利,波長較短,傳播距離增加或遭遇障礙物時,會迅速衰減。但低頻噪音雖然分貝不高,如在機場、地鐵,酒吧、迪廳傳來的噪音源,不僅會損傷聽力,而且直接影響人的健康。這就需要依賴ANC主動降噪技術,這種技術不但可以幫助人們避免遭受外界的干擾,還能保證聽覺健康。由此成為許多耳機廠商的賣點。價格由最早的萬元級別普及到現在的百元檔位,用戶從專業人群逐漸過渡到大眾消費。
第一款親民的降噪耳機是BOSE在2014年推出的,不但價格大幅降低的同時還采用了數字降噪方案,相比模擬降噪方案更精準、更靈活、更智能化。如今降噪耳機已不再成為奢侈品,那么問題來了,在五花八門的耳機品牌中,什么樣的降噪效果更好呢?這里就要說到降噪芯片的性能。ADI是最早從事ANC技術的研發企業之一,從模擬到數字技術,ADI 都給出了完善的解決方案。
ADI中國產品事業部高級市場應用經理何源在新年媒體會上分享了該公司在ANC上的最新研發,并且談到在主動降噪上面臨的難點以及ADI解決方案。
何源說,目前在降噪技術上面臨許多的挑戰,見下圖。舉幾個例子:開車過減速帶、地鐵關門、公交車急踩剎車的時候,打開耳機降噪功能,爆破音會使人的耳朵有種負壓感;來自由聲學器件的底噪聲、芯片本身的電噪聲,包括藍發射的干擾、有線和無線的耦合,都會把噪音效果突出,如果處理不好這些噪音會適得其反;還有常見的戶外抗風噪場景,有些保護效果過于突兀,反而影響了用戶體驗。
ADI又是如何攻克以上挑戰的呢?
何源例舉了幾點,其中從負壓感:低頻噪音無處不在,如馬路上的噪音源,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接觸,顯然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ANC降噪把人們比較適應的低頻噪音屏蔽后,噪音的特性發生了變化,成為人耳沒有適應的噪音,這樣一來耳朵會感到不適。 ADI在芯片之外可以耦合已知的聲學模型來解決這種負壓感帶來的不適。
底噪:ADI從最根本的地方解決芯片底噪問題,比如優秀的ADC和DAC,不僅可以從模擬和數字端保證降噪,還可以提供系統級的降低底噪方案,同時幫助用戶合理的布板布線,避免干擾。
風噪聲:ADI從硬件、指令集級別上實現獨立的靈活設計,在芯片內部搭建硬件級別的檢測系統,用戶完全可以根據需求搭建調整邏輯,用以感知麥克風是否被風沖擊,從而去做一些動態的檢測和調整。
半入耳:半入耳式的挑戰在于,由于耳機與耳朵耦合不固定,會導致聲音特征的變化,使得原音頻參數不再適用,而需要動態跟蹤,動態計算,實現動態的降噪,ADI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利用硬件指令集的優勢做出了一套自適應的方案。何源表示,該方案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
切換順滑度:ADI的硬件算法可以在噪音開、關降噪切換時做到無級變速,為用戶帶來柔和的過渡切換。
針對以上挑戰ADI推出全新的兩款產品ADAU1850和ADAU1860,特別強調的是這兩款產品完全是中國事業部研發設計?;贏DI多年的對降噪技術的深入,結合本土需求,這兩款產品為客戶解決了各種痛點,并且實現差異化的價值。
何源簡介說,ADAU1850這款降噪芯片主打小體積、低功耗,且擁有出色的性能。這也是很多客戶愿意在藍牙芯片基礎上外掛一個ADAU1850的原因,該芯片可帶來很好的模擬性能和數字性能。與傳統產品相比,ADAU1850的高性能DAC支持差分輸出, HPAMP可被配置為高性能 / 低功耗模式,達到最高110 dB的信噪比,實測3uV底噪,內置的獨立高精度EQ動態范圍和精度可以達到小數點后面54個0,助力調音大師輕松調出自己的風格音譜。其降噪核心FastDSP,保證降噪效果、功耗和續航的能力。該款超強音質ANC COD EC,能夠以高性價比提供更精確的降噪。
而ADAU1860是一款稍微重量級的產品,功耗與上代產品相比降低了30%,并且優化語音喚醒設計,擁有更強的DSP算力,除可提供極致、靈活的ANC功能外,還可實現更多其他功能如空間音頻、通話降噪和自適應邏輯。
ADI可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硬件參考設計、原理圖、PCB設計指導,以及完備的軟件工具鏈、GUI工具和開發環境,ANC/通透模式的調試服務,其中包括,音樂補償、空間音頻、自適應、ANC、自適應EQ調音、量產方案(含喇叭路徑的一致性處理)等。
在何源看來,未來的ANC不會僅局限于耳機,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空間區域降噪上,汽車、廚房都會是目標環境應用。另外計算音頻、AR和VR設備等都需要ADI中國事業部的研發人員去挖掘和改變。
用“芯”守護健康——ADPD6000 可實現精準數據獲取和算法
根據WHO公布的數據顯示,缺乏體育鍛煉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全球高于14億成年人,由于體育鍛煉不足而面臨疾病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器質性疾病,甚至癌癥。由此市場上推出了各種可穿戴設備用來監測運動以及健康狀況,這樣一來精準的數據監測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何源以做飯為例將數據比喻成食材而廚藝比作成算法,美味的菜肴需要優質的食材和精湛的廚藝,缺一不可?;氐娇纱┐髟O備上想要數據和算法都實現精準,目前還是存在一些挑戰性,原因是可穿戴產品體積較小,且用戶身體特征各不相同。在這種極具挑戰下ADI推出的另外一款產品ADPD6000,這是一款健康類產品。是目前市面上完善的生命體征監測(VSM)模擬前端解決方案,ECG、PPG和BIA三合一的多模式傳感器前端,能夠實現心電、血氧、體脂率及情緒等多種生命體征信號的監測,積極推動實現疾病預防。該系列還有專門針對阻抗測量及ECG的版本。不僅從硬件上實現精準的數據獲取,且深入研究人體模型,以及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得到精確的算法方案。除此之外,在軟件和其它軟實力上,ADI中國產品線,都可幫助客戶迅速落地、保證性能、交付產品。
深耕中國 “芯”系全球
兩年前,2019年12月ADI設立了中國產品事業部,一年后又在2020年12月成立了亞德諾投資有限公司。這一重大轉變使得ADI在中國有了新的身份,建立起法人實體,擁有獨立的成本核算中心。ADI中國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趙軼苗先生十分自信的講到,相比眾多友商,他們是唯一一家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建立起獨立成本核算中心的事業部體系。至此從需求調研、產品定義、產品研發、銷售以及支持上,ADI中國產品事業部全部獨立完成。針對中國市場需求,在短短的兩年間發布了多款產品,真正做到了以中國速度回饋中國用戶。同時ADI仍然繼承傳統DNA,保持產品的高性能和持續創新,完全可以做到在整個體系下獨立研發出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產品。從研發經驗上來看,其實ADI早在2000年就在中國收購了一家公司,研發人員從幾個人擴展到現在的二百多人,完成70多項專利,發布6篇以上ISSCC論文。只是在2019年之前,中國的研發人員需要匯報到美國、歐洲主要產品線?,F在不同的是中國研發團隊完全可以作到產品從定義到量產。目前中國事業部擁有五大產品線包括汽車、通訊、工業、健康和消費類。趙軼苗也表示,為健全產品在中國的供應保障,他們除了利用國際半導體供應鏈體系,還積極地打通與本土供應鏈的合作,覆蓋從制造、封裝和測試。
趙軼苗表示,有些中國定義的產品,也受到了國外客戶的觀注。中國產品事業部的產品仍然是ADI產品,不光能夠銷售到中國,同時也可以滿足國外目標客戶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