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電動自行車智能服務失效問題:2G退網致設備癱瘓,消費者維權難
關鍵詞: 電動自行車 2G退網 智能服務 消費者維權 網絡兼容性
據央視財經及多家媒體報道,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超3.8億輛,其中配備定位、遠程控制等智能服務的車型近年來受到消費者青睞。然而,近期部分消費者反映,其購買不到兩年的電動自行車因2G基站逐步退網導致智能服務功能失效,需額外付費升級硬件才能恢復使用,引發廣泛爭議。
2G退網致智能服務失效
央視財經報道稱,部分電動自行車用戶購買車輛后不久便遭遇智能服務中斷問題。以小牛電動車為例,其聯網使用的“云盒設備”僅支持2G網絡。隨著當地2G基站逐步退網,用戶需支付149元更換支持4G網絡的硬件,才能繼續使用定位、遠程控制等智能功能。
消費者指出,購車時未被告知車輛為2G版本,而工信部早在2020年便明確要求“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該消費者購買的車輛為2023年生產,廠家被質疑未提前做好預案或未履行告知義務。
投訴集中,維權困難
根據單一網絡投訴平臺數據,搜索相關關鍵詞可發現超過400條投訴內容,主要集中在小牛和九號兩個品牌的電動車產品上。消費者普遍反映,購車時未被告知車輛依賴2G網絡,且升級費用較高。部分用戶與客服溝通后,對方僅表示“目前只有優惠活動,無法免費更換”,進一步加劇了矛盾。
法律人士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動自行車廠商有義務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若未明確提示網絡兼容性問題,可能構成消費欺詐。然而,目前消費者維權仍面臨證據不足、企業推諉等問題。
企業回應與行業現狀
針對此事,小牛電動車客服回應稱,部分2G設備因運營商退網導致服務受限,但未提及是否在銷售時告知用戶潛在風險。九號品牌暫未公開回應。業內人士分析,2G網絡退網是全球趨勢,但部分企業為降低成本,仍在新車型中使用老舊技術,導致用戶后期使用成本增加。
工信部2020年通知雖要求物聯網終端逐步淘汰2G/3G網絡,但部分廠商未及時調整生產策略。有專家指出,行業缺乏強制性標準,消費者在選購時難以判斷設備的長期兼容性,企業應主動承擔技術迭代帶來的額外成本。
部分消費者認為,此類問題屬于產品設計缺陷,應由企業免費提供升級服務或退費。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熱議,稱“智能服務變‘割韭菜’工具”,并呼吁監管部門介入調查。
對此,央視財經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物聯網設備網絡兼容性的監管,推動企業提前公示產品技術限制。同時,消費者在購車時需仔細確認設備網絡制式,并保留相關證據,以維護自身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