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剖析
中商情報網訊:智能可穿戴設備是綜合運用各類識別、傳感技術、云服務等交互及存儲技術實現用戶交互、生活娛樂、人體監測等功能的智能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功能覆蓋健康管理、運動測量、社交互動、休閑游戲、影音娛樂等諸多領域。
一、產業鏈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由智能硬件和軟件系統構成,行業按照產品形態可分為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頭盔等。可穿戴設備通過連接互聯網,同時與各類軟件應用相結合,使用戶能夠感知和監測自身與周邊環境的狀況。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按照應用領域可以劃分為醫療與保健、健身與健康、工業與軍事及信息娛樂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上游分析
1.芯片
智能可穿戴設備使用的芯片主要分為應用處理器(AP)和單片微型計算機(MCU)兩種。手環基本采用MCU,手表根據功能復雜度選用MCU或AP。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尚未出現專門為可穿戴設備定制的主控芯片,部分廠商的專用芯片多為基于原有芯片的優化設計,并非專用。芯片技術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核心,芯片的技術成熟度將影響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性能。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智能芯片的市場規模從19.0億元增長至56.1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3.5%,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達到86.3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傳感器
智能可穿戴設備需要通過傳感器對人體進行數據監測。伴隨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功能逐漸完善。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產品主要涵蓋運動傳感器、環境傳感器、生理健康類傳感器。現階段,傳感器的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運動設備的應用。在醫療健康領域,由于尺寸、精度及價格等方面的原因,傳感器還無法大規模應用在醫療可穿戴設備中。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可達2951.8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顯示屏
顯示屏作為智能可穿戴設備中重要的元器件,是設備和用戶交互的重要部分。目前,應用在智能可穿戴技術行業的顯示屏技術主要包括傳統LCD顯示、SharpmemoryLCD,OLED,電子墨水顯示、MEMS顯示技術和柔性顯示等。屏幕技術的提高將改善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可穿戴性以及交互方式,提升下游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據Arizton數據,2018年全球MiniLED市場規模僅約0.1億美元,隨著上下游持續推進MiniLED產業化應用,MiniLED下游需求迎來指數級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市場規模將擴張至9.31億美元。
數據來源:Arizto、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電池
數碼鋰電池為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能量供給,其續航能力是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痛點。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電池大小限制了電池的電量存儲,部分可穿戴設備局限于便攜性特質的要求,無法內置耗電率較低的電池,并且電池的密度無法通過其他技術手段改變。因此,部分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通過改變產品使用方式、或改變充電技術為產品提供多種蓄能方式。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為36.6Gwh。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為39.0Gwh。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語控和交互技術系統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語音控制和交互技術系統是解放用戶雙手的關鍵性技術。語控和交互技術系統的技術門檻較高,中國涉足語音控制與交互技術的知名企業主要包括科大訊飛、數碼視訊等。伴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語音控制與交互技術系統的發展得到了較多的資本關注。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語控和交互技術系統的技術突破將提高中國廠商的競爭優勢,為下游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
三、中游分析
1.市場規模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購買力逐漸增強。良好的經濟環境推動了中國智能可穿戴產品的普及,助力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技術水平持續提高,元器件、操作系統及開發平臺等技術的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由147.9億元增至559.2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可達698.5億元。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出貨情況
從出貨量來看,2019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9924萬臺。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化浪潮的到來,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也在飛速發展著。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可達15130萬臺。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無線耳機
無線耳機是中間的線被電波代替,是從電腦的音頻出口連接到發射端,再由發射端通過電波發送到接受端的耳機中。耳機內置紅外傳感器能夠自動識別耳機是否在耳朵當中進行自動播放,通過雙擊可以控制智能手機或其他設備控制。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消費者更加偏愛無線耳機,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無線耳機將逐漸替代有線耳機。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無線耳機市場規模可達974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VR及AR
虛擬現實(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并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VR市場規模為413.5億元,同比增長46.2%,預計2021年VR市場規模可達544.5億元。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增強現實(AR)是一種基于現代計算技術生成附加信息對使用者所看到的真實世界進行認知增強或擴張的技術,包括系統顯示技術、跟蹤定位技術和用戶交互技術。從全球市場來看,受益于成熟性產品拉動行業需求的增長,AR/VR頭顯設備出貨量在經歷了2018年的下滑之后開始恢復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全球AR/VR頭顯設備出貨量可達88萬臺。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術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時間之外,還應具有提醒、導航、校準、監測、交互等其中一種或者多種功能;顯示方式包括指針、數字、圖像等。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從12412萬臺增長至22803萬臺,預計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可達27388萬臺。
數據來源:Gartner、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智能手環
通過智能手環,用戶可以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鍛煉、睡眠、部分還有飲食等實時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手機、平板同步,起到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智能手環作為備受用戶關注的科技產品,其擁有的強大功能正悄無聲息地滲透和改變人們的生活。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智能手環市場規模可達167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7.競爭格局
從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前五名廠商排名來看,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以941.4萬臺出貨量穩居第一,市場份額28.6%,出貨量同比增長60.5%。華為憑借運動手表GT2和真無線耳機Freebuds3、Freebuds4和FreeBudsPro,在手表和藍牙耳機市場上份額增長明顯。手環產品上,華為推出TalkBand6,推動其手環產品線再創新高,手表方面不僅華為GT系列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強勢表現。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醫療健康
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普及率較高。可穿戴醫療設備將為用戶提供實時健康監測數據,讓用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幫助用戶進行科學的健康管控。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可以幫助醫療機構更好的整合醫療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的及時性為醫療機構的資源調配提供有力的參考支撐,醫生可以根據醫療可穿戴設備的數據反饋安排上門診斷或遠程會診的時間,降低醫患雙方治療成本。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可達143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體育訓練
在體育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顛覆了職業體育訓練的傳統訓練模式,體育可穿戴設備可以利用其數據監測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的差異化方案。體育可穿戴設備通過軌跡數據、距離數據分析監測運動員的體能表現,跟蹤體育選手心率等指標、分析其身體、康復狀況和睡眠情況,體育智能可穿戴式設備可以根據客觀的數據分析制定訓練計劃。
3.教育教學
在教育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為教育教學及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第一,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收集學生的健康數據、心理數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判斷學生行為的合理性,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及反饋,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及教學效果。第二,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幫助學生隨時查找教學資源和學習內容,且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第三,學生所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多為智能手表,其定位及數據傳輸功能可以幫助家長獲取學生的地理位置,保障學生安全。智能可穿戴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將推動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持續擴容。
五、上市企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