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特種氣體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簡版)
關鍵詞: 特種氣體
中商情報網訊:特種氣體是高端工業制造的必備品,技術與市場壁壘較高。在我國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下,以半導體、顯示面板為核心的新興產業鏈帶動下,我國特種氣體市場快速擴容。
一、特種氣體定義
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氣體可以分為大宗氣體和特種氣體。大宗氣體指純度要求低于5N,產銷量大的工業氣體,根據制備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空分氣體和合成氣體。特種氣體指被應用于特定領域,對純度、品種、性質有特殊要求的工業氣體。大宗氣體在工業氣體中市場規模占比約80%,特種氣體約占比20%。
特種氣體按應用領域分類可分為電子特氣、醫療氣體、標準氣體、激光氣體、食品氣體、電光源氣體等。電子半導體領域對特種氣體的純度和質量穩定性要求最高,電子特氣純度一般大于6N。在所有特種氣體中,電子特氣的市場規模最大,在特種氣體市場規模占比超過60%。
資料來源:億渡數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特種氣體行業發展政策
特種氣體行業是我國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之一,廣泛用于集成電路、冶金、化工、環保等領域。近年來,為推動工業氣體包括特種氣體在內的關鍵材料國產化發展,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和指導。如《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1年版)》《中國氣體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南》《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具體政策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特種氣體行業發展現狀
1.市場規模
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斷增長,特種氣體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電子特種氣體行業市場發展監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顯示,中國特種氣體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17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342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8.24%。2022年約為409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449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電子特氣
近年來,中國電子特種氣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電子特種氣體行業市場發展監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顯示,2022年電子特種氣體市場規模220.8億元。我國電子氣體市場規模的增長率明顯高于全球電子氣體增長率,未來有較大發展空間。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中國電子氣體市場規模逼近250億元。
數據來源:SEM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下游應用情況
特種氣體下游應用主要有及電子半導體、化工、醫療環保等行業,電子半導體占比以43%占比第一,其次是化工行業占比38%、醫療環保行業占比9%。在電子半導體需求持續增加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特種氣體在該領域中的占比或將持續增加。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競爭格局
中國特種氣體市場中,國外公司仍為主流,市場幾乎被發達國家的龍頭企業壟斷,主要龍頭有美國空氣化工、美國普萊克斯、法國液化空氣、日本太陽日酸及德國林德。國產企業產品較為單一,提純技術不夠成熟,在市場競爭度較低。2021年國產企業前五名市場份額共占市場約7.7%,前五名包括華特氣體、南大光電、金宏氣體、雅克科技、和遠氣體,2021年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2.3%、2.1%、1.9%、1.1%和0.2%。第一梯隊的國產企業特氣業務收入已具備規模性,在細分領域產品優勢明顯,但和國外龍頭企業相比還有差距。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特種氣體行業重點企業
1.華特氣體
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特種氣體、普通工業氣體以及相關的氣體輔助設備與工程的生產和銷售。華特氣體主要產品或服務有特種氣體、普通工業氣體、氣體設備與工程。
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41億元,同比下降16.18%;實現歸母凈利潤0.75億元,同比下降36.44%。2022年主營產品包括特種氣體、設備及工程、普通工業氣體,分別占整體營收的73.33%、12.96%、12.2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南大光電
江蘇南大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先進前驅體材料、電子特氣、光刻膠及配套材料三類半導體材料產品生產、研發和銷售,是MO源產業化生產的企業,也是全球主要的MO源生產商。南大光電主要產品是先進前驅體材料產品、電子特氣類產品和光刻膠及配套材料。
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6億元,同比下降2.48%;實現歸母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5.56%。2023年上半年主營產品包括特氣產品、MO源產品,分別占整體營收的74.68%、13.39%。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金宏氣體
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氣體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金宏氣體既生產超純氨、高純氫、高純氧化亞氮、其他超高純氣體、混合氣等特種氣體,又生產應用于半導體行業的電子大宗氣體和應用于其他工業領域的大宗氣體及天然氣。
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34億元,同比增長21.94%;實現歸母凈利潤1.62億元,同比增長65.31%。2022年主營產品包括大宗氣體、特種氣體、燃氣,分別占整體營收的40.28%、37.82%、11.2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雅克科技
江蘇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化學化工的企業。其主要業務包括電子材料、液化天然氣(LNG)保溫板材和阻燃劑,主要產品有阻燃劑、錫鹽類、硅油及胺類、球形硅微粉、LNG保溫復合材料、LDS設備、電子特種氣體、半導體化學材料。
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23億元,同比增長12.82%;實現歸母凈利潤3.41億元,同比增長21.35%。2023年上半年主營產品包括電子行業、化工行業、設備租賃,分別占整體營收的66.46%、26.13%、5.3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和遠氣體
湖北和遠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各類氣體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以及工業尾氣回收循環利用,主要業務分為六大板塊:大宗氣體、電子特氣及電子化學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尾氣回收、清潔能源、工業級化學品。
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17億元,同比增長1.85%;實現歸母凈利潤0.4億元,同比增長持平。2023年上半年主營產品包括普通氣體、工業化學品及新型材料、特種氣體,分別占整體營收的48.36%、34.06%、9.12%。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特種氣體行業發展前景
1.國家政策大力鼓勵電子特種氣體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對集成電路及其配套產業鏈的發展予以重點推動支持,電子特種氣體也列入了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22年9月工信部發布的《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提出支持鼓勵光刻膠、光電顯示材料、工業氣體、催化、光功能儲氫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前沿新材料的質量性能研發。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為行業的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下游行業擴張帶動特種氣體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端制造業成為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方向,整體市場規模快速增長。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幅增加了芯片、顯示面板等硬件的需求。近年來,國內晶圓廠處于密集擴產的周期,進而帶動了相關的上游原材料需求強勁增長。由此,作為關鍵材料的特種氣體的市場需求還會進一步擴大,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3.國產替代與國際化為行業帶來機遇
自2018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戰略發展的支柱產業,從設備、原材料等,深受影響,嚴重制約我國集成電路制造業的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化替代發展之路勢在必行,上下游客戶廣泛共識。經過多年追趕,國內特種氣體企業在部分產品的生產上實現突破,成功進入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鏈,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進一步推動提升特氣國產化替代水平,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