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打造芯片全套產業鏈?中國不信,想試試
眾所周知,芯片是全球最復雜的產業,沒有之一。
從砂子變成芯片,中間需要幾十上百種材料,需要幾百種設備,幾千道工序,這些材料、設備、技術等等來自于全球供應鏈。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芯片廠商,大家都是全球整合資源,大部分是荷蘭、日本買光刻機、美國、日本、臺灣買設備,然后用美國的指令集、IP、EDA等設計芯片,再到臺灣代工,甚至到中國大陸來封測,最終變成芯片。
目前,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掌握了芯片全套產業鏈。哪怕是最落后的130nm+的芯片工藝,大家都是整合全球資源,一個國家搞定所有。
因為在那之前,真的沒有必要,當全球一體化時,那些相當成熟的工藝制程設備等,基本不受限的,大家沒有必要重復造輪子。
不過,芯片產業太重要了,科技越發達,似乎芯片就越重要,所以美國這幾年頻繁出手,要切斷全球芯片一體化的供應鏈,阻止芯片的全球化。
同時美國還聯手荷蘭、日本等擁有半導體優勢產業鏈的國家和地區,對中國芯片產業進行了打壓。
雖然表現上看,影響的還只有先進工藝,成熟工藝似乎暫時不受限,但卻讓我們不得不防,萬一成熟工藝哪一天也受限了怎么辦?國產能不能替代?能不能頂上來,如果不能,豈不是要倒退至“石器時代”了?
所以現在出現了一個結果,那就是中國不得不想方設法構建全套芯片產業鏈,憑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西方集團,不管是成熟工藝,還是先進工藝的產業鏈,都得建立才行。
為什么是中國憑一己之力呢?原因在于能夠與中國聯手的國家在芯片產業鏈上,都太落后了,比如俄羅斯等,根本就沒有什么優勢,還不如中國的芯片產業鏈呢。
當然,要建立全套產業鏈難度非常大,不過中國最大的優點就是市場大、勞動力足,同時中國從工業門類來說是世界上最全的。
建立全套先進工藝的產業鏈相對麻煩,需要很長時間,但建立成熟工藝的產業鏈還是不麻煩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在全套芯片產業鏈上,大多已經達到了28nm/14nm工藝,只有少部分還停留在65nm、40nm工藝上。至于一片空白的設備、產品,已經非常少了。
目前如果采用純國產的設備,業內人士認為,應該能夠達到65nm或40nm階段了,但是材料方面,還是需要少量進口,比如一些靶材有些國內還是空白,但離實現全國產替代也不太遠了。
但是,大家都要相信只要肯努力,中國一個國家,就能搞定全套芯片產業鏈,成為全球首個,不信等著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