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汽車工業隱形冠軍!一家最“值錢”的汽車Tier1
日本電裝:低調的日本工業隱形冠軍
說起日本電裝你可能沒聽過,但如果說豐田汽車,你就算沒開過,也一定有所耳聞。脫胎于豐田汽車的日本電裝,是全球汽車零部件龍頭之一。在Automotive News 發布的2022年度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上,博世以491.44億美元的年收入連續11年蟬聯全球汽車零部件冠軍。而排名第二的正是日本電裝,其年營業收入達到435.69億美元,毫不遜色。
數據來源:Automotive News,芯八哥整理 相比于博世的盛名在外,日本電裝是低調的隱形冠軍。很多企業的產品推廣都是依靠廣告,可日本電裝卻很少進行主動宣傳,甚至自己的產品都不貼自己的商標。日本電裝把精力都放在了產品研發和客戶需求上,精益求精。現如今的日本電裝,已經有超過20種產品超越了博世,排名世界第一。
脫胎于豐田,緊跟豐田步伐
1949年,電裝公司從豐田汽車公司獨立,初始階段業務主要為豐田汽車提供產品,隨著自身發展壯大,電裝逐漸開始為其他企業提供產品。 日本電裝股東結構 資料來源:Wind 截至2022年9月,豐田汽車公司持有電裝公司股份的22.96%,為第一大股東。長期以來,豐田集團一直是電裝公司的第一大客戶。
數據來源:日本電裝公告,芯八哥整理 既是股東又是客戶,豐田對日本電裝的發展影響深遠。日本電裝來自豐田汽車的營收長期占比近半。 數據來源:日本電裝年報,芯八哥整理
豐田汽車公司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1家海外生產公司,汽車產品銷往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裝與豐田的海外研發、生產基地及銷售網絡的建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同步性。日本電裝海外銷售占比自 90 年代以來節節攀升,穩步增長,近年來已占比近六成。 數據來源:日本電裝年報,芯八哥整理
除2008年經濟危機和2020年疫情影響外,日本電裝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趨勢。 數據來源:Wind,芯八哥整理 數據來源:Wind,芯八哥整理 在最新的業績預測中,日本電裝表示芯片短缺可能導致汽車減產,因此將2023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營業利潤預測下調了12.5%。日本電裝將本財年的營業利潤預期下調至4,200億日元(合32.6億美元),此前的預期為4,800億日元。電裝高管Yasushi Matsui指出,電裝最新的營業利潤預測仍將創新高,但低于20位分析師平均預估的4742.1億日元。 日本電裝表示,最新的預測考慮到了新冠疫情蔓延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以及由于全球半導體持續短缺而導致汽車減產的風險,盡管該公司正在努力降低成本。豐田汽車是電裝最主要的客戶,電裝約一半的營收來自豐田汽車。此前,由于芯片短缺,豐田汽車在2022年11月將本財年的產量預期從970萬輛下調至920萬輛,這也對電裝的營收產生了影響。 Matsui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在中國迅速蔓延,以及影響汽車制造商的供應鏈問題,電裝也面臨著生產困難。他補充稱,該公司在中國的產量僅為最初預期的40%,預計短期內不會完全恢復。Matsui在財報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該公司調整后的利潤預測也反映了中國和日本市場銷售的放緩,但對該公司來說,中國和日本仍是盈利相對較高的兩大市場。 電裝前三財季(2022年4月至12月)的綜合營收為4.6357萬億日元(合346億美元),同比增長15.6%;綜合營業利潤為2,679億日元(合20億美元),同比增長4.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綜合利潤為1,978億日元(合15億美元),同比增長2.3%。
業務布局廣泛,擁抱電動化、智能化
電裝公司成立之初的業務以電氣部件開發和生產為主,自1955年創立噴射泵預備部門之后,公司開始拓展其他業務領域,并逐漸在熱管理系統、動力總成系統、信息與安全系統、電氣化系統、電子系統、小電機等多種產品領域開展經營。根據日本電裝2022年財報,移動電子設備、熱力系統、動力總成系統、電氣化系統四大板塊業務成為公司的支柱業務,營收分別占比 24.6%、23.2%、22.6%、20.6%,總共占比 91%。汽車業務占比94.2%,成為貢獻營收和凈利潤的絕對主力。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年報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財報,芯八哥整理 電氣化系統:從內燃機車輛的啟動和充電產品,到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電動化產品。開發和制造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源系統及相關產品、交流發電機、啟動裝置等的供電和起動系統產品等;開發和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專用電機及ECU;開發和制造小型電機系統產品,如擋風玻璃雨刮系統、電動車窗電機、發動機控制電機、鼓風機風扇等。為了應對BEV的快速增長,日本電裝正在擴大其電氣化產品系列。2022年1月,豐田電機的新NOAH和VOXY型號開始采用日本電裝的新高功率和緊湊型逆變器,與以前的產品相比可將電池功率損失降低20%。 電氣化系統產品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財報
動力總成系統:擁有汽油柴油汽車、電動汽車等所有動力總成相關的廣泛的事業領域和技術。從燃燒到進氣、排氣系統一系列的汽油、柴油發動機管理系統的開發、制造;開發和制造VCT 、排氣傳感器、火花塞等發動機相關產品等;利用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培育的電力驅動、熱管理以及燃料電池狀態控制技術,進行助力燃料電池高效發電的產品和系統的企劃和開發。日本電裝已大量生產世界第一產品,如共軌系統和產品。日本電裝的核心技術和開發能力也有助于碳中和的動力系統的選項,例如氫氣和生物燃料發動機。 動力總成系統產品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財報
熱力系統:能夠開發面向電動汽車的熱管理產品,在汽車空調、散熱器等熱管理領域培育的“熱管理技術”、基于這些技術的熱泵系統、PCU用冷卻系統等。日本電裝通過與汽車制造商解決BEV中的熱相關問題,為其熱管理系統開拓市場提出了廣泛的產品和系統。作為最近的一項成果,日本電裝的高效生態熱泵系統被豐田汽車的bZ4X車型以及斯巴魯的Solterra車型采用。 熱力系統產品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財報
移動電子設備:基于包含傳感器、半導體、ECU、平臺等在內的綜合系統視角。HMI控制單元、儀表、HUD、中央信息顯示器等駕駛室產品的開發和制造;TCU、ETC車載設備、路車間/車車間通信器等車聯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制造;圖像傳感器、毫米波雷達、聲納傳感器、駕駛輔助ECU、安全氣囊傳感器和ECU、DSM等AD & ADAS產品的開發和制造;動力傳動控制ECU、車身控制ECU等電子產品的開發和制造。日本電裝提供毫米波雷達和視覺傳感器幫助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日本電裝開發了全球安全包3作為事故預防系統,并于2022財年推出。通過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和視覺傳感器的組合,全球安全包可以幫助駕駛員識別道路上車輛和物體的位置和速度。 移動電子設備產品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財報
先進設備:在半導體(腦)和傳感器(眼),融合驅動(手、足)的核心技術。液壓控制閥等驅動系統產品、ELCM等燃油蒸發泄漏檢測產品、MCV等能源管理產品的開發和制造;車載用功率半導體、IC等微電子設備的開發和制造;車載/非車載傳感系統的開發和制造;硅/碳化硅功率半導體和功率模塊的開發和制造。日本電裝的下一代功率模塊帶有SiC晶體管,與以前的產品相比,體積xiao30%,功率損耗降低70%。這些電源模塊也被豐田汽車(Toyota Motor)采用為其新MIRAI車型。 先進設備產品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財報
在最新公布的第三財季報告顯示,熱力系統和電氣化系統均保持著兩位數的強勁增長,移動電子設備和動力總成系統穩定增長。 2023財年第三季度合并收入(按產品)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
電動化轉型和半導體戰略
2022年1月,日本電裝宣布,將內燃機相關的燃油泵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等一系列業務轉讓給愛三工業,后者同樣隸屬于豐田系,也是一家大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主要生產發動機等零部件。這筆交易金額約為1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于9月完成。進入2023年,繼燃油泵業務后,日本電裝準備繼續剝離出售其他與內燃機相關的零部件業務。 當前,電裝集團正在推進電動化轉型,而該公司擁有約40項內燃機相關零部件業務,包括火花塞、汽油噴射器等。加緊出售這些業務的背后,是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正以超出預期的速度襲來。 與此同時,電裝也在“新四化”領域積極布局,生產電池包、電機、逆變器、能源管理系統,以及半導體、毫米波雷達等。例如,電裝與其他企業合作開發的電驅動模塊eAxle,已經搭載于豐田bZ4X純電動車。電裝還斥資收購了臺積電日本芯片子公司逾10%的股權。電裝計劃到2025財年,將電動化核心零部件——逆變器的產能提高到1000萬臺,為此將在日本、美國、歐洲、中國等地擴建或新建工廠。據電裝預測,到2025財年,包括逆變器在內的電動化零部件營收大約將翻一番,達到1萬億日元。 此外,日本電裝在2022年6月還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半導體戰略》,計劃到2025年把本公司生產的半導體銷售額從現在的4200億日元增加兩成至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7億元)。公司生產將重視控制電力的“功率半導體”和用于監控電池等的“模擬半導體”領域,今后還將推進面向自動駕駛的傳感器開發。 日本電裝半導體戰略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半導體戰略》
隨著富士通、東芝、松下等在半導體圈的衰退,目前日本主要還有影響力的包括瑞薩、Denso、Rohm。電裝有著50年的汽車半導體開發歷史,目前2021年汽車半導體銷售額4200億日元,排在車載領域第五位。 日本電裝名列全球汽車半導體第五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半導體戰略》
對于總體發展方向,2022年12月,日本電裝公布了一份名為《面向2035年的技術發展》的長期戰略。 其中提到,通過高級駕駛輔助/自動駕駛和電氣化來實現人員自由流動和貨物流動,并提出了相應的目標。 人員自由流動和貨物流動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面向2035年的技術發展》
發展電氣化、內燃機(ICE)和熱力技術以及機器人,以促進能源利用和資源需求最小化。 能源利用和資源需求最小化 資料來源:日本電裝《面向2035年的技術發展》
根據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1全球最有價值的20大汽車零部件品牌”。日本電裝以37.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1億元)的品牌價值高居榜首,是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零部件品牌。 日本電裝在獨立運營之前,只是豐田旗下的一個部門,70多年來,背靠豐田,積極全球化并吸收消化國際先進技術,一步步成長為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及系統的領先供應商。日本電裝的發展經驗和戰略眼光值得國內汽車零部件廠商深入學習和參考。 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時代的今天,日本電裝并沒有因循守舊,仍在不斷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穩固自身在汽車零部件和汽車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優勢。日本電裝,這位低調的日本工業隱形冠軍,正在穩健的走向下一個時代。
